臺南市簡介
臺南,臺灣歷史的門戶,臺灣的歷史從這裡開始
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,平埔族西拉雅系臺窩灣社(Taioan、Taiouan、Taivuan)即已濱臺江而居,以漁獵、農耕維生,後來「臺灣」之名即由此而來。1624年,荷蘭人進入臺南,建立殖民政權,以擴大貿易獨佔權,先後興築熱蘭遮城(今安平古堡前身)與普羅民遮城(今赤崁樓前身),作為堡壘、長官住所,與發號施令的行政中心。
1661年4月,鄭成功(1624-1662)率領400艘軍艦、2萬5000兵員轉進臺灣,圍城迫使荷蘭簽下降書,建立明鄭王朝,以臺灣為東都,設承天府,以普羅民遮城為府治,另以新港溪為界設兩縣:天興縣設治於佳里興(佳里區),管轄現今嘉義以北的地方,萬年縣設治於二層行(仁德區),管轄現今高雄以南的地方,並且將熱蘭遮城改為安平鎮,並分兵屯墾,獎勵農耕,開拓南臺灣。1664年,鄭經(1643-1681)重新規劃行政區域,將東都改為東寧,天興、萬年2縣升為州,並於南北路和澎湖設安撫司,同時將承天府分為4坊,分別為東安、西定、寧南、鎮北(皆在現今臺南市區),另外規畫24里,分布於現今臺南市及高雄市。
1683年(清康熙22年),清政府派遣施琅(1621-1696)率領戰船200餘艘、官兵2萬餘人攻打臺灣,鄭軍大敗於澎湖,臺灣從此歸清版圖。翌年4月,設立臺灣府,府治設於東安坊,隸屬於福建省管轄,廢天興州、萬年州,將之改為諸羅縣、臺灣縣與鳳山縣,隸於臺灣府管轄。其後,雖因治安與國防考量,而於1723年(清雍正元年)增設彰化縣、1731年(清雍正9年)再設噶瑪蘭廳。
1894年(清光緒20年),清日「甲午戰爭」,翌年,清國戰敗,將臺澎割讓給日本。日本治臺之初,參照清領末期舊制,將臺北府、臺灣府、臺南府改為臺北縣、臺灣縣與臺南縣;臺南縣所轄包括現今的雲林、嘉義、臺南、高雄、屏東等縣市。其後多次變革。
1945年(昭和20年)8月15日,日本無條件投降,10月25日,國民政府臺灣行政長官公署陳儀來台接管臺灣。翌年(1946)1月7日「臺南縣」成立,除原屬臺南州之臺南、嘉義兩市劃出獨立為省轄市外,其餘原屬臺南州下的10郡,仍為臺南縣轄域,並改郡為區,改庄街為鄉鎮;繼則將水上、太保2鄉劃歸嘉義市、安順鄉編入臺南市,並增設林內、麥寮、褒忠、東勢等4鄉,復將原阿里山番界改設吳鳳鄉,縣治設於新營,市治則設於臺南市區。
1950年(民國39年)10月25日,行政區域重新劃分,易大縣制為小縣制,今日臺南的範圍,縮為八掌溪以南、二仁溪以北之地,原臺南縣部分轄有新營、曾文、北門、新化、新豐等5區31鄉鎮市,其餘為臺南市範圍。
2010年(民國99年)12月25日,臺南縣市合併,稱「臺南市」,計轄37區,首任市長為賴清德先生。
地理環境及自然生態:
全市面積2191平方公里,人口187萬餘人,依山傍海,居臺灣西南部,地勢東部高聳,西部平坦,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。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,西臨臺灣海峽,北接嘉義縣、市,南與高雄市為界。
全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,屬亞熱帶,氣候溫和,農產豐富,主要以稻米、甘蔗、 雜糧為主,地方特產極多,其中水田、旱田、魚塭、鹽田、蓮田、菱角田面積均佔全臺之冠。
※本市境內高山:有大凍山、崁頭山、三腳南山、烏山嶺、西阿里關山、竹子尖山,其中以大凍山高度最高1,241公尺,位於白河區與嘉義縣交界。
※本市境內河流:
溪名 |
發源地 |
流經之行政區域 |
流域資料 |
八掌溪 |
位於臺灣中南部,屬於中央管河川,與嘉義縣的縣界溪 |
北門區、學甲區、鹽水區、後壁區、白河區 |
全長約有80.86公里、流域面積約有474.74平方公里。 |
急水溪 |
位於臺灣南部,屬於中央管河川,發源於大凍山 |
白河區、新營區、鹽水區、學甲區、柳營區、東山區、北門區、後壁區、六甲區、下營區 |
幹流長度65公里,流域面積379平方公里 |
曾文溪(境內最長河流) |
位於臺灣南部,是全臺灣第四長的河流,屬於中央管河川,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東水山,最後在安南區和七股區間,流入臺灣海峽 |
楠西區、玉井區、大內區、山上區、善化區、官田區、麻豆區、安定區、西港區、七股區、安南區 |
全長138.5公里、流域面積1176.7平方公里,源頭海拔高2440公尺 |
鹽水溪 |
舊稱新港溪,位於臺灣南部,屬於中央管河川,全境在臺南市。發源於龍崎區中央山脈南部之大坑尾 |
龍崎區、關廟區、歸仁區、新市區、永康區、北區 |
幹流長度41.30公里,流域面積343.74平方公里 |
二仁溪 |
位於臺灣西南部,屬於中央管河川,舊名為二層行溪,取自中下游聚落名。亦為高雄市與臺南市的界河,源於高雄縣內門鄉木柵村山豬湖(海拔460公尺) |
關廟區、永康區、仁德區、歸仁區、龍崎區 |
主流長度約61.20公里、流域面積339.20平方公里 |
行政區域及人口資料
一、行政區沿革:
(一)1945年12月14日本市改制成為省轄市自治區,分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安平、青濱、真濱等八個自治區。
(二)1946年,原臺南縣安順鄉併入臺南市,是為安南區,並重新劃分為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安南、安平等七個區。
(三)2004年,原中區、西區合併為中西區。全市分為東區、南區、中西區、北區、安南區、安平區等六個行政區。
(四)2010年12月25日,原臺南縣與臺南市合併,全市共分為37個行政區域-新營、鹽水、白河、柳營、後壁、東山、麻豆、下營、六甲、官田、大內、佳里、學甲、西港、七股、將軍、北門、新化、新市、善化、安定、山上、玉井、楠西、南化、左鎮、仁德、歸仁、關廟、龍崎、永康、東區、南區、中西區、北區、安南、安平,共計37區。
二、地名舊稱/俗稱對照表:
現今地名 |
地名舊稱/俗稱 |
現今地名 |
地名舊稱/俗稱 |
鹽水區 |
月港、月津 |
將軍區 |
歐汪社 |
白河區 |
店仔口 |
北門區 |
北門嶼 |
柳營區 |
查畝營 |
新化區 |
大穆降 |
後壁區 |
侯伯寮 |
善化區 |
目加溜灣 |
東山區 |
哆囉國街 |
新市區 |
赤崁社 |
麻豆區 |
蔴荳、蔴豆 |
山上區 |
山仔嶺 |
官田區 |
官佃 |
玉井區 |
礁吧哖 |
大內區 |
內庄 |
楠西區 |
茄拔 |
佳里區 |
蕭壟 |
南化區 |
南庄 |
西港區 |
西港仔 |
左鎮區 |
拔馬 |
七股區 |
七股寮仔、七股寮 |
龍崎區 |
番社 |
歸仁區 |
紅瓦厝 |
三、臺南市89年至102年人口數統計表:
年度 |
人口數 |
89 |
1842337 |
90 |
1848261 |
91 |
1852664 |
92 |
1856461 |
93 |
1860591 |
94 |
1862918 |
95 |
1866727 |
96 |
1870061 |
97 |
1873005 |
98 |
1875406 |
99 |
1873794 |
100 |
1876960 |
101 |
1881645 |
102 |
1882777 |
三、臺南市人口及行政區域基本資料:

※市內行政區最大為南化區,位於東經1210,北緯230,面積171.5198平方公里,人口數8872人,最小的行政區為中西區面積為6.0667平方公里,人口數78528人。
※本市面積最大行政區為南化區,最小的行政區為中西區。
※本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為永康區,最少的為龍崎區。
